搜索
位置:首页 > 重要文献

情境课程的类型

作者:李吉林 2006-08-08

  情境教育实验的深化必然带来课程的改革。李吉林反思近二十年情境教育探索中局部课程的改革,吸取国内外课程论的精华,为我所用,主张将活动课程、学科课程在优化的情境中有机结合,创造性地设置“情境课程”。

  1、体现主体作用的学科情境课程
  学科情境课程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,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,在热烈的学习情绪中,把儿童主动参与具体化为:在优化的情境中产生动机,充分感受,主动探究,深刻体验,比较鉴别,表演体验,判断正误,模拟操作,语言表述等。
  2、体现整体联动作用的大单元情境课程
  为了追求教育的整体效应,情境教育“以德育为主导,以语文学科为龙头,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环节”,开设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,从教学到教育,从课堂到课外,从校园到校外及至家庭,在主题的导向下,充分利用教育、教学中的“相似块”,将其结合在一起,从各个不同的侧面集中进行教育。
  3、体现源泉作用的野外情境课程
  情境教育极力扩大儿童的视野,拓宽教育空间,开设了野外情境教育课程,特设与之相应的观察说话、观察写话、情境作文,让儿童投入周围世界宽阔而丰厚的怀抱中去。
  4、体现强化作用的专项训练情境课程
  情境教育结合学科特点,及某些教材的特点,开设了专项情境训练课程,以强化训练,引导学生“在做中学”、“在运用中加深理解”,在语文学科中,设有“区分主次速读课”、“学习鉴赏精读课”、“体验情感指导朗读课”、“扮演角色表演课”、“编写提纲复述课”。结合数学的应用性,培养儿童实际操作能力,开设了“实地操作课”、“活动数学课”、“快速口算课”等。为利用儿童语言模仿能力最佳期,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口语训练课、情境会话课。一、二年级思品课,为促使儿童道德行为规范的形成,开设“行为训练课”,把生活的场景再现于教室,进行行为训练。
  5、体现衔接作用的过渡情境课程
  为了搞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,情境教育开设了“过渡情境课程”。过渡课为三周,根据“室内短课与室外观察相结合”的原则,安排儿童的学习生活。具体做法,概括起来大致是三方面:(1)增设户外活动时间,定期开展野外活动;(2)主要学科分设各种课型;(3)以室内短课和观察相结合为原则。 情境课程,从课堂内学科与活动的组合,到打破学科界限,走出课堂,实行大单元联动,再到走出学校,走向广阔的天地间获取源泉,加上低幼衔接的过渡课、微型课程的补充,如网络一般使教育空间通过课程紧密地联系起来,儿童作为活动主体角色的系列性操作,又在情境课程中得到体现,得到落实。